大同市平城区民政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21年,平城区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强化依法行政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推动法治民政建设。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述廉报告中增加述法内容,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年内未发生违法行政案件。局领导班子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依法行政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协同抓,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局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有效实施,切实发挥其依法行政的基础作用。严格落实权责清单,规范民政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职能,受理和处理民政相关举报投诉,查处各类违反民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努力形成执法的合力。
(二)带头法治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法治建设工作。2021年,民政局党组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指示精神贯穿于民政法治工作以及民政法治宣传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2?4宪法宣传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对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提出了意见建议,充分营造了党组带头,全员覆盖的学法氛围。
(三)落实法治责任。民政局加强党组对法治民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别抓,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形成层层落实责任的法治工作格局。制定法治工作计划,根据自身职能,细化任务及相关措施,进一步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加强“八五”普法宣传工作,重点在婚姻登记处组织民法典婚姻登记法律宣传、社会组织管理法律宣传、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法律宣传、民法典收养制度法律宣传,进一步强化普法与执法相结合,积极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依法执法。
二、依法完成区划调整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的要求,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角度出发,按照《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和《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平城区区委、区政府深入各乡街广泛调研,征求关于平城区乡街区划意见,及时沟通思想,掌握国家政策,与省市区划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平城区乡街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根据2021年2月18日晋政函[2019]29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大同市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精神,大同市平城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为18个街道。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精细化管理服务,2021年6月平城区将各街道社区(村)优化调整为155个社区48个村。
三、依法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大同市平城区认真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紧扣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工作,通过安排部署先行、学习调研先行、隐患排查先行;落实村(社区)机构调整到位、“两委”职数设置到位、“两委”人选选优配强到位;积极跟进严格程序、业务培训、问题整顿。于2021年11月26日圆满完成全区48个村155个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整个换届过程风清气正、平稳有序、高质高效。换届后,农村两委共计346人(其中下派书记14人)。社区专职两委1203人(其中下派书记32人),兼职委员185人。
年龄结构:农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3.7岁,较上届下降8.2岁。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3.6岁,与上届基本持平。35岁左右“两委”主干共计配备158名,35岁以下“两委”班子成员共计配备1031名,
学历结构:“两委”主干大专及以上学历共计217人,“两委”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1392人,占比81.6%,本科及以上学历“两委”班子成员813人,研究生学历“两委”班子成员29人。
“一肩挑”:下派书记46名(其中农村14名社区32名)非下派村(社区)“一肩挑”比例99.36%(御河街道田村因民族聚居,主干分设)。
人员结构:新当选两委占两委总数的三分之一,农村共计回引119人进入“两委”班子。市委组织部联合大同大学培养优秀农村后备干部有7人进入新一届农村“两委”。社区共计回引655人。社区大党委吸纳民警39人,物业24人,居民党员70人,驻街单位16人。配备女干部1080名,担任书记107人,社区105人,“一肩挑”97人。
四、依法完成其它民政工作
1、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依法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400余家社会组织通过年检,对一批多年不活动不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清理。加强社会救助工作。
2、完善各项救助管理制度,依法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切实提高救助能力和救助管理水平。按时足额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特困供养范围,足额发放供养定补金,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送养老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工作,做好孤儿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切实维护孤儿的合法权益。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0人,上街排查20余人,发放棉衣、食品等。与邮政储蓄银行积极沟通,解决困难群众银行卡激活难题,顺利完成从农业银行到邮政储蓄银行的转移。2021年完成残疾人两补提标工作,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生活补贴66元护理补贴89元,从2021年1月执行。
3、完善社会养老各项规章制度,加强19家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监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021年平城区制定《大同市平城区居家养老行动方案》;建设40处社区助老服务站,引进第三方大同市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98康养)运营,开展助购、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救等六助助老服务,打造15分钟助老服务圈。
4、加大殡葬执法、殡葬改革的宣传力度,对私埋乱葬依法治理。依法开展婚姻登记工作,在婚姻登记处和政法委、司法局联合成立李大姐婚姻调解室,调解婚姻纠纷,进行心理疏导。依法完成4个收养登记工作。
5、对15家社会组织进行实地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完毕。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支队检查养老机构10家,对检查后发现的食品、消防、疫情防控等问题推进整改。
6、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政相关法律法规,准确把握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好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印制民生政策宣传手册,宣传资料免费向群众发放,内容涉及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收养登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通过开展“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村(社区)文明和谐,风气良好,团结和睦。
五、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1、民政工作人员的法治素质还需大力提高。2、有些民政法律法规宣传还比较滞后,不适应当前民政工作的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3、民政工作是服务民生的兜底性工作,面广量大,执法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4、民政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在社会组织、婚姻、养老机构、殡葬、地名、慈善、社区等众多执法领域,执法力量较弱。5、和市级民政机构执法存在交叉空白情况。
六、2022年度计划和措施。
1、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加强依法行政、民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日、法治知识竞赛、普法主题教育,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2.、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实现能够熟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涉及到民政业务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促进民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3、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细化民政业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业务工作程序化、系统化和公开化。
平城区民政局
2022年3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